差示掃描量熱儀(DSC)的核心功能是測量樣品在程序控溫過程中發生的熱效應。其工作原理的本質是動態的熱流補償與精確測量,最終實現對焓變、熔點、玻璃化轉變溫度等關鍵熱力學參數的量化。
一、核心設計:對稱性與差分測量
DSC的核心部件是一個精密的熱爐,內部裝有兩個獨立的測量平臺:一個用于放置被測樣品(S),另一個用于放置惰性參考物(如空坩堝或氧化鋁粉末)。這兩個平臺通過一個熱流傳感器緊密相連,構成一個對稱的測量系統。這種差分設計旨在消除背景熱干擾,只測量樣品本身的熱效應。
二、工作過程:熱流差的動態補償
在整個實驗過程中(如升溫、降溫或恒溫),儀器控制系統始終致力于維持樣品端與參考端的溫度一致。當樣品發生物理或化學變化時(如熔化吸熱或結晶放熱),它會吸收或釋放熱量,試圖使其溫度低于或高于參考端。
此時,DSC的檢測系統會立即探測到這一微小的溫度差(在功率補償型DSC中),并迅速向樣品端或參考端補償相應的電能,使兩端溫度恢復平衡。這個為維持溫度平衡所需補償的功率(單位:毫瓦,mW),即直接等于樣品吸收或釋放熱流的速率。因此,儀器的縱軸信號直接記錄為熱流率(HeatFlow)。
三、數據解讀:從熱流曲線到焓變計算
最終,我們得到一條熱流率隨溫度或時間變化的曲線。曲線上的峰(吸熱)或谷(放熱)即代表了樣品的熱事件。
焓變(ΔH)的計算便基于此曲線:一個熱事件所吸收或釋放的總熱量,等于其峰面積對時間的積分。計算公式可簡化為ΔH=K×A/m,其中:
A是峰的面積。
m是樣品的質量。
K是儀器常數(靈敏度系數),通過測量已知熔融焓的標準物質(如銦)進行校準確定。
綜上所述,DSC通過精妙的差分設計,將樣品微妙的熱變化轉化為可測量的電信號(熱流差),并最終通過積分計算,將動態的熱流曲線轉化為定量的焓變數據,從而揭示材料的本質熱性質。